阅读作文

翻转小书:小猪丢了(图)教育

育儿词典 yuer.cidiancn.com

阅读: 108

  文/武玉桂   图/金诚

  1. 宝宝用橡皮泥捏了一只胖小猪。

  2. 又给小猪盖了座漂亮的积木房子。

  3. 咦,小猪呢?

  4. “小狗,小狗,你把小猪藏起来了?”“汪汪!汪汪!我没藏。”

  5. “小猫,小猫,你把小猪叼走了?”“喵!喵!我没叼。”

  6. 小猪到底跑哪儿去了?

  7. “哟,这是什么?”妈妈问宝宝。

  8. 啊,这团白色的东西就是小猪呀!原来,它让宝宝的屁股压扁了。

  9. 宝宝不哭也不闹。瞧,他又捏了一只胖小猪。

  捏塑——宝宝“创造性构思”的萌芽

  文/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棣云

  2周岁以后的宝宝开始会用橡皮泥随意捏东西,橡皮泥的可塑性使宝宝喜欢捏塑。

  捏塑和画画、搭积木、堆沙等活动都属于建构性游戏。建构性游戏是宝宝“使用工具有目标工作”萌发的重要动力,在宝宝的成长中意义非凡。

  但我们应该知道,非凡的意义并不在于宝宝能不能用橡皮泥捏出一只小猪或者捏得像不像,也就是说,使用橡皮泥的“技术”并不是动力源。真正的动力来自宝宝拿起橡皮泥揉搓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捏一个什么,在玩弄中慢慢发现手里的橡皮泥有点像什么如像小猪,然后努力把它捏得更像小猪这个过程。

  捏塑中的“创造性构思”是非常珍贵的,这也是我们反对单纯追求捏塑技术的原因之一。不过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构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差不多到幼儿期末,宝宝可能会在捏塑过程中突然出现“奇思妙想”,往往一边做一边想,最后半途而废的可能性很大,这很正常,因为构思对于幼儿来说实在是高难度的事情。

  故事中的宝宝做完小猪就忘了把它搁在哪儿了,压扁了就算了,再捏一个就是,说明宝宝捏塑的兴趣不在作品本身而在捏塑的过程。

  事实上,预先知道自己要捏一个小猪并且能够实现它,这样的宝宝的观察、思考及脑中积累的形象已经非常丰富,按照预想的目标捏塑的能力也较强,只要适当鼓励、指导,孩子会进一步学习捏塑新的作品。

分享给亲友.

下一篇:妈妈讲故事:小鼹鼠搬家(图)教育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撒播爱的种子 开启金色童年教育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shcd.me

育儿

地图

顶部